近年來,大寶山礦黨委認真貫徹落實廣晟集團融合型黨建工作部署要求,堅持融入中心抓黨建,通過構建“黨建+”創新工作模式,分領域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載體平臺,找到一條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互促共進的有效路徑,實現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贏局面。2021年,大寶山礦黨委榮獲省國資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經營業績打破歷史紀錄,全年實現營收18.64億元、凈利潤1.82億元、上繳稅費1.75億元。同時,職工人均工資、福利費用同比增長,民生福祉得到較大改善,“老”國企煥發出“新”活力。
△南粵工匠鐘國建在銅硫選廠給技術人員現場授課
搭平臺促創新。以全國勞模付結衛、南粵工匠鐘國建、韶關工匠劉武生等優秀共產黨員為領頭人,創建6個黨員創新工作室,為開展技術創新、技術發明、技術攻關等活動提供陣地。其中,選礦部各黨支部以南粵工匠鐘國建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組建5個黨員科技攻關小組,先后提出120多條合理化建議,前后完成60多個大項、1000多個小項技改項目,促進選廠日處理量提高42%以上。該工作室被省總工會評為“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育人才厚實力。落實“雙培”機制,開設“勞模講壇”“工匠講壇”,每月4次集中講授實操技能和專業技術,激發全員向先進標桿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先后有17位技術骨干加入黨組織;開展“師帶徒”“導師帶徒”活動,一批熱愛礦山事業的青年職工積極拜師學藝、跟班學習,初步建成一支開拓創新、精益求精的科技創新隊伍,涌現出韶關市勞模江峰華、韶關工匠賴遠能、泥人張文彬等一批優秀人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源動力。
“黨建+科技創新”,加的是硬核實力,更是經濟效益。2021年,大寶山礦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36項,銅、硫回收率突破雙90%大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全年增產硫精礦20多萬噸,產生經濟效益超1.2億元。
△大寶山礦采場安全技術先鋒崗
品牌建設挺在前。安全管理黨支部以創建“守護者”黨建品牌為契機,踐行“思想意識行在先、責任使命擔在先、積極行動查在先”理念,先后在抗洪救災、銅硫采礦工程項目安全設施驗收等重大任務中展現“守護者”的擔當與作為,真正做到安全先行、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安全責任落到位。聚焦要害場所、重點部位、關鍵崗位,劃分30個黨員安全責任區,實行黨員掛牌管理,明確黨員責任范圍、任務目標和考核標準,切實做到“工作落實在責任區,問題解決在責任區,形象樹立在責任區”。
人防技防雙保障。大力推進科技興安工作,針對采空區、高邊坡、排土場等橙色風險點,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智能安全監測預警系統,組建5個黨員特護工作小組,聯合開展監督防護,打造“人防+技防”安全體系,實現安全風險可防可控。
“黨建+安全生產”,加的是責任,更是生命力。截至目前,大寶山礦已連續8年實現安全輕傷以上事故為零。
思想引領強意識。通過開展專題黨課、植樹造林等主題黨日活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環保,以“不負青山”的決心打造“環境一流”企業,履行國企社會責任。
高位推動保落實。將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區域生態恢復治理項目列為“書記項目”,黨委書記親自掛帥、靠前指揮,做到親自部署、親自協調、親自督辦,確保項目有效落地、快速推進。
先鋒示范攻難點。在歷經十幾年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中,始終堅持將黨員先鋒崗和黨員先鋒隊駐扎到一線,團結帶領現場專家團隊和施工人員破解重金屬遷移、水土流失等難題,成功研發出“原位基質改良+直接植被”生態恢復治理技術,一攬子解決治理區域的地質災害、環境污染、生態恢復問題,大寶山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恢復項目在成功入選“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之后,大寶山礦在第二屆“十大范例”評比活動中獲得“通報表揚生態修復工作單位”及“通報表揚生態修復個人”兩項榮譽。
“黨建+生態修復”,加的是綠色環境,更是企業形象和社會責任。大寶山礦2021年順利通過中央環保督察,企業環境信譽等級連續四年獲得綠牌。同時,隨著下游河道水質的持續改善提高,下游人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