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把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作為實施“工業梅州”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緊緊圍繞2003年蕉嶺國企改革現場會提出的三年實現“兩個基本”(基本完成產權改革、基本實現民營化)的改革目標,以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和職工身份置換為重點,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預計到2006年底,全市可完成改制企業405戶,占總戶數的90.8%;安置職工44113人,占應安置職工人數的84.89%;處理債務總額56.81億元,占負債總額69.71億元的81.49%。
我市在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轉制的同時,注重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主要體現為“二項保障”、“三個嚴格”、“把好四關”。
“二項保障”是指組織保障和政策保障。首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專門成立了以劉日知書記親任組長的梅州市國有企業改革轉制工作領導小組,并從各有關部門抽調了一批業務骨干,在市經貿局設立了領導小組辦公室,制訂了工作方案和工作職責。各縣(市、區)和市直各系統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為我市國有企業改革轉制的成功推進提供了組織保障。
其次在政策措施方面,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規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國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如《關于加快我市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的若干措施》、《梅州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的實施細則》、《關于市屬國有企業職工安置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各縣(市、區)也紛紛出臺了一些相關的配套措施,如梅縣出臺了《關于國有轉制企業退休職工生活補貼和糧油價差補貼列入社保統籌》等文件,興寧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轉制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我市國有企業改革的統一、規范操作起到了積極的保障作用。
“三個嚴格”主要體現在實施操作過程中,通過規范操作,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一是嚴格執行批準制度。市屬國有企業的改制,不論采取何種形式,都堅持依據有關政策法規制訂改制方案。改制方案中涉及資產處置、債權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等方面的問題,均需征求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然后以有關部門參加的國有企業改制協調會議制度的形式最終確定改制方案,并報請市政府批準。其中,涉及國有資產處置的,需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按規定程序批準;涉及職工安置的,需經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通過。
二是嚴格產權操作。首先是對改制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對企業各類資產、負債進行全面認真的清查,做到賬、卡、物、現金等齊全、準確、一致。企業改制中涉及資產損失認定與處理的,按有關規定履行批準程序;對企業資產價值認定,聘請具備資格的資產評估事務所進行資產和土地使用權評估。評估結果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核準。其次是科學確定資產轉讓價格。國有資產的轉讓底價依據資產評估的結果,同時考慮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職工安置等方面因素,由產權持有單位、主管部門、市財政局等有關單位集體研究確定。再就是加強產權交易管理。市政府出臺了《梅州市國有(集體)產權交易管理規定》,明確了產權交易的范圍、機構、方式、程序等。實施以來,我市國有(集體)企業產權交易均嚴格按照規定執行,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保護國家和其他各方合法權益。
三是嚴格依法破產。針對我市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屬國有劣勢企業,為盡快使這些企業規范實施退出,2004年市轉制辦會同市經貿局、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召開了全市國有企業破產案件審理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期間組織參會代表觀摩了廣東嘉寶陶瓷工業有限公司破產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這次會議對統一思想,規范國有劣勢企業的退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至2006年上半年,全市國有企業通過依法破產或通過變現資產、清償債務后安置職工退出的企業有289戶,占已改制企業總數的87.3%。
在國企改革轉制過程中,職工安置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首要前提。不論采取何種轉制形式,我們都始終把職工安置放在工作第一位。在工作中注意把好“四關”:
一是注意把好政策關。認真學習和研究國家和省、市關于各類轉制企業職工安置的有關政策,做到吃透政策,把握原則。在制訂方案時,注意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在堅持原則、體現政策的前提下,靈活處理好突出或特殊的問題,切實維護轉制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大到全體職工的工齡補償標準,小到少數女工的“三期”保護問題,都嚴格按照法規、政策規定辦事,決不含糊。
二是注意把好程序關。有關職工安置的問題,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采取上墻公布、三榜定案形式,接受職工監督,并經職代會討論通過,報政府批準后實施。
三是注意把好穩定關。在制定方案階段,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到企業召開各類型職工座談會,了解和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耐心細致做好釋疑解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從而保證了不發生職工群體上訪市委、市政府的事件。在實施階段,主管領導親臨現場,精心組織落實職工安置方案,注意掌握職工的動態,確保企業轉制的順利進行。
四是把好職工安置費用審批發放關。對應發給職工個人的各類安置費用,如經濟補償金、醫療補助費、退養期間生活費、欠發工資、醫療費等,由市財政局審核后集中辦理支付,將每個職工的應領金額劃付銀行辦理存折后,直接發放給職工。對應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及特殊人員的應繳交的費用直接撥付給社會保險機構。其它須支付的費用經財政局審核后,一次性撥付給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再次審核發放,專款專用,進行全程監督。確保了職工的各項安置費用安全到位,足額用于安置職工。
此外,在實施轉制過程中,主管職能部門還認真處理職工來信來訪,切實解決職工提出的合理訴求。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查閱政策資料,分類辦理。對政策明確的事項,及時做好解釋和答復工作;對一些勞動關系較為復雜且政策上一時難以界定的,邀請有關部門一起研究,妥善地解決職工提出的合理要求;對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問題,耐心細致地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取得職工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充分利用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召開工作會議,協調、研究解決勞動關系糾紛、勞資糾紛等問題,使三方工作機制在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方面的作用不斷加強。
(來源:梅州經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