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廣東佛開高速公路謝邊至三堡段改擴建工程總體完成,正式向社會開放交通。本項目起于佛山南海區謝邊,與廣佛高速公路連接,途經佛山南海區、禪城區、順德區及江門鶴山市,結束于鶴山市三堡,與江肇高速公路相接,主線全長46.6公里,原位改造了張槎、沙頭、龍山和陳山互通立交,新建了南莊、吉利和大雁山互通立交,以及雅瑤服務區,由擴建前的四車道,變成雙向八車道,設計通行能力由原來的日均交通量5.5萬車次提高到10萬車次。
佛開高速公路,這條通往粵西南的重要通道,連通著珠三角核心區域——佛山與江門,是國道主干線沈陽至海口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周邊路網日益完善,佛開高速公路交通量增長較快,日均車流量在2004年已達5.5萬車次,道路通行能力已呈飽和狀態,嚴重制約著區域經濟發展,改擴建任務迫在眉睫。項目于2007年5月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立項,于2008年4月獲得交通運輸部初步設計批復,建設工期四年,于2009年3月全面開工建設。
建設期間,由于周邊路網無分流路徑,只有選擇“不分流交通,邊通車邊施工,始終保持雙向四車道通行”的高速公路改擴建新模式,項目存在征地拆遷、工程技術、交通組織等三大難題。為有效破解難題,項目建設單位通過建立由政府主導的溝通協調決策機制,推進征地拆遷工作;通過有針性地組織科研課題工作,開展科技攻關,破解工程技術難題;通過首創“保施工安全、保交通安全”的“雙安全”管理機制,開展交通組織管理工作。項目通過采取一系列技術與管理措施,有效地協同解決了設計方案、施工方案與交通組織的關系,實現了“多方共贏”的局面,打造出一條名副其實的創新之路、生態之路、安全和諧之路,成為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的又一典范。
——創新之路:佛開擴建項目在國內率先掌握大跨長聯橋梁一次性整體拼接技術,成功研制斜坡樁基礎施工方法,在不開挖原有邊坡和硬路肩的前提下進行斜坡樁基礎施工,獲2010年國家發明專利;成功研發了非接觸式軟土大變形位移計,在維持舊路正常通行條件下遠距離進行舊路軟基沉降監測,獲2011年國家發明專利。同時,佛開擴建參與承擔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計劃項目“國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務技術開發與工程應用示范”研究工作,在構建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安全管理與服務系統的同時,成功研發了中央分隔帶防撞型活動護欄、吸能式三角端防撞墊、吸能式護欄端頭等新型安全防護設施。
——生態之路:項目通過加筋土擋墻、氣泡混合輕質土路堤等新技術應用,節約了土地資源,有效緩解了經濟發達地區土地資源稀缺問題;通過舊路面銑刨再生技術、橋梁頂升技術,充分利用原工程,既節約了工程造價,又避免了環境的二次污染。
——和諧之路:項目是在“不分流交通,邊通車邊施工,始終保持原有雙向四車道通行”的條件下開展擴建施工,將擴建施工對主線交通影響降至最低,最大程度地方便了沿線居民和司乘人員,避免了車輛的繞行成本,降低了珠三角地區的物流成本,創造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的建成通車,對于全面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加快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步伐、增強珠三角與粵西以及大西南地區的交通聯系,對推動粵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