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普寧市云落鎮云樓村,青山懷抱中有一座現代化廠區,這是廣東環保集團所屬投資集團的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
普寧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
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作為練江流域綜合整治的重要環保項目,是廣東省政府民生工程、重點項目之一。該中心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9.3億元,設計日均可接納垃圾總量約20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73萬噸。從2021年投產以來,累計已處理垃圾172.717萬噸,發電量達70061.972萬千瓦時,上網電量58503.293萬千瓦時。項目結束了普寧生活垃圾“全靠埋”的歷史,實現了普寧市全域生活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改善普寧市整體城市環境水平和人居環境,有力推動普寧練江綜合整治和綠美普寧建設。
變廢為寶 實現碳減排17.82萬噸
“點石成金”是神話中的法術,而“變廢為寶”則是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的看家本領。據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采取了多種先進技術和設備,讓生活垃圾變成“有用之材”,將廢水、廢氣變成可利用資源。
垃圾倉
環保處理中心將處理后的生活垃圾進行燃燒發電,焚燒剩下爐渣尾料還制成環保砂,用作建材行業用料,如環保磚、路基等。
環保處理中心利用鍋爐余熱進行供熱,為周邊生產企業輸送蒸汽,增強了資源利用率,實現互利共贏。
環保處理中心的滲濾液處理系統采用綜合處理工藝,整體回收率較高可達到80%,產生的濃縮液和清水廠內完全可消納。同時,對滲濾液池進行加蓋及生物除臭,由此產生的廢氣作為“燃氣”集中回收,進入焚燒爐助燃處理。
如今,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一期、二期項目年生活垃圾處理量超74萬噸,可上網供電超2.2億度,折合節約標準煤超6.7萬噸,實現碳減排17.82萬噸。
終結“垃圾圍城” 恢復水清山綠天藍
“十二五”以前,普寧的生活垃圾處理陷入全靠“埋”的困境,練江和練江支流漂浮著各種垃圾,城市周邊出現“垃圾圍城”的窘境。
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一期、二期項目投產以來,不斷在垃圾處理工藝、節能減排等方面提升工藝,提升精細化及科學化管理水平,大力推進環境治理工作,促進普寧城鄉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對普寧環境質量的改善、練江上游整治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生活垃圾通過焚燒得以“消滅”,但這是否會造成空氣污染?
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心的煙氣污染物排放達到現行的《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要求,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優于歐盟標準。
垃圾吊操作室
污泥處理是另一大問題。污泥是污水處理后的附屬產品,對環境影響極大,具有含水率高、脫水性差且伴隨有臭味等特點。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借助垃圾焚燒發電機組的高效發電系統和耦合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的研究進行研發成果轉化,消除污泥中的有害氣體和滲透液對大氣、土壤的二次污染,使有機物全部氧化,殺死病原體,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泥體積,達到了污泥無害化、減量化處理的目的,能夠產生較好的環保和社會效益。
隨著練江綜合整治的不斷深化,與普寧市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普寧市生活垃圾環保處理中心等一大批民心民生工程的竣工投產,練江逐漸恢復水清岸綠的原貌。水更清,山更綠,天更藍,城鄉更美麗,群眾更滿意,城市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更有動力,綠色發展的主旋律正在普寧各地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