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發布“2022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授獎項目的公告,廣東建工集團5個項目榮獲三等獎,分別為:廣東建工集團所屬總承包事業部、安裝公司和粵建裝飾集團聯合申報的項目《既有建筑保護性更新改造綜合施工技術》、廣東建工集團所屬粵水電與西南交通大學聯合申報的項目《珠三角敏感環境復雜地層城際軌道交通微擾動施工成套技術研究應用》、廣東建工集團所屬基礎集團申報的項目《城市森林步道(福道)建造關鍵技術》、廣東建工集團所屬構建公司申報的項目《超高層建筑基坑及基礎對下臥地鐵隧道保護關鍵技術研究》、廣東建工集團所屬粵建裝飾集團申報的項目《大跨空間結構吊頂抗震韌性構造與施工技術》。
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于2002年設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承辦,是我國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內最具含金量的社會科技獎,旨在獎勵在建設行業工作中有重要貢獻的組織和公民,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提升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的綜合技術水平。
既有建筑保護性更新改造綜合施工技術
該施工技術是在廣州白天鵝賓館更新改造工程基礎上,對既有建筑結構加固、裝修更新改造、機電一體化改造設計、系統節能改造、文物保護進行綜合研究自主創新形成的,主要包括雙套管微型鋼管樁基礎加固施工技術、微型樁側向約束導向鉆進施工技術等15項子技術。
通過該施工技術的成功實施,一方面在保留嶺南建筑文化精神內核的基礎上,使酒店在整體環境設施和管理服務上有顯著提升,為往來賓客提供更高品質服務;一方面有效完善了結構和機電系統,在確保使用安全前提下,全面合理控制機電設備系統的能耗水平,實現綜合能耗下降25%的節能目標,使廣州白天鵝賓館成為全國綠色建筑創新范例之一。
白天鵝賓館更新改造工程
珠三角敏感環境復雜地層城際軌道交通微擾動施工成套技術研究應用
該技術主要針對珠三角敏感環境復雜地層城際軌道交通微擾動施工成套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創新提出了近接不同類型建(構)筑物的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微擾動施工控制標準、敏感環境復雜地層下盾構法微擾動施工控制技術、淺埋隧道微振爆破及礦山法隧道長距離擴挖控制技術、臨近既有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整體基坑石方非爆破開挖技術和巖基抗拔樁非爆破成孔技術。
該技術現已應用于珠三角城際鐵路穗莞深線、廣佛環線等工程建設中,解決了近接既有線和其他敏感環境復雜地層施工控制難題,實現了對周圍敏感環境的“微擾動”或“零擾動”控制。
珠三角城際鐵路穗莞深線工程
城市森林步道(福道)建造關鍵技術
該技術具有超長森林步道的人性化設計技術、棧道結構多元化模塊融合設計與施工技術、鋼結構制作安裝設備研制及應用技術、山地密林環境下綠色生態建造技術等4個創新亮點,且融合了人工構筑物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既能提高全條件人群的步行舒適性,盡可能保護原有生態環境,又解決了密林山地環境的運輸、吊裝等技術難題。
該技術現已實際應用于福州城市森林步道、南昌樂道、廈門健康步道等多個城市森林步道。首次應用該成果的福州城市森林步道是全國首條、亞洲最長的鋼結構空中森林步道,榮獲第十九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福州城市森林步道
超高層建筑基坑及基礎對下臥地鐵隧道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主要針對在既有地鐵隧道上方建設深基坑及基礎工程的設計與施工進行研究,通過應用地連墻+多道內支撐支護結構、利用隧道上方既有吊腳地連墻作為支護結構、隧道上方設置大跨度基礎轉換結構及其下設柔性隔離層、既有地鐵隧道自動化監測等先進技術,解決了在既有地鐵隧道上方和周邊環境復雜下臨江深基坑及基礎設計與施工難題,使深基坑及隧道結構的變形得到有效控制,確保了基坑結構穩定安全,不危及下臥地鐵隧道的結構安全,不影響地鐵正常運營。
該技術已成功應用于廣州恒基中心北基坑及基礎工程項目,既保證了下臥隧道安全,又實現了在既有隧道上方建設超高層建筑的目的。
北基坑及基礎工程三維示意圖
大跨空間結構吊頂抗震韌性構造與施工技術
大跨空間結構吊頂在國內外歷次強震中震害極為嚴重,其抗震問題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過對大跨空間結構吊頂震害、反應特性、破壞機理及破壞模式進行分析,結合抗震韌性要求,創新性提出了該類吊頂抗震基本構造體系及施工方法,提升了強震地區空間結構吊頂抗震韌性。
該技術成功應用于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南寧吳圩國際機場等航站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南寧吳圩國際機場航站樓空間結構吊頂(上)、吊頂抗震構造節點(下)